普米族丧葬习俗为什么普米族有二次葬礼?

更新时间:2023-04-02 20:21:54 作者:智慧百科

  在火葬后,普米族还将骨灰罐送到坟山(罐罐山)下,还要举行二次葬仪,但各地举行二次葬的时间及规模不同。永宁普米族在火葬第二天就把骨灰罐直接送到坟山上,仪式比较简单。但部分地区的普米族,二次葬仪却极为繁琐。

  二次葬仪要杀羊祭祖,又称送羊仪式。完成这一仪式至少要几百斤猪肉,几百斤酒,物质条件要求较高,只有正常死亡而又有子女者才能举行二次葬仪。

  二次葬仪分几个阶段进行:

  第一阶段:火化后次日,捡13节骨头,装人土罐,在火化场垒坟,坟堆上位挖个洞,将装有骨灰的土罐埋起来,上压一块石板,当日在石板上烧一堆火,将家中儿孙带来的酒肉等食品祭在火堆上,儿子儿孙在坟墓下方叩头,让死者安息。在骨灰罐上插一韩规使用的手杖。这一阶段要备好足够的酒肉等食物,要请家族、亲友光临,参加葬仪。

  第二阶段:需要两天时间,普米语称“直八外”或“巨尔”。第一天,在埋有骨灰罐的石板上烧火,用酒肉剿巳,请韩规在家中颂招魂经。

    第二天,房前上方搭祭坛,众韩规排坐祭坛前,念开路经送魂。太阳落山时,韩规到后院举行送羊仪式。将活羊剖腹取出羊心,供在临时搭就的天香坛上。

    然后,立即将羊尸用披毡盖起来,前面点上一盏油灯。过一段时间后,将羊拿到厨房肢解,羊皮及头蹄送与韩规,羊肉煮给帮忙的人吃,死者亲属不能吃羊肉。

  第三阶段谱米族语音称为“使都让比”。这一阶段,规模较大,花费较多。这一程序需3天时间。第一天,请韩规在家中颂经招魂,派人将埋在坟场的骨灰罐取回,人们骑马集队接回骨灰罐,意为将死者灵魂请回家。

    骨灰罐安放在主人大床的灵堂中。韩规继续颂召魂经,抚慰亡灵。第二天,在正房侧面,平整出一块长方形的空地,韩规用白面粉在空地上绘出各种图形,意为铺上雪白的地毯,迎接“用及典巴”神(韩规教崇拜的一天神)帮助超度亡灵。

    韩规在空地上排列好各种道具,做成一个灵场,将骨灰罐从家中般出,放在灵位上。韩规颂经至下午3时许,将灵骨尽数倒出,将十三节骨头依次排在一块木板上,然后用蒿筷将骨头一节节捡到罐内。

    下午太阳将落时,牵出为死者引路的白绵羊,韩规作法念经,使羊浑身抖动,然后一刀刺入,取出羊心供在灵位上,祭祀亡灵。第三天,清晨太阳出山后,派人将骨灰罐送往罐罐山,放在树洞或石崖下,密不告人。

    送骨灰罐的人在罐罐山午餐,进行简单的剿巳。送骨灰的人回来时,既不能回头张望,也不能说话,担心亡灵会跟踪而来。至此,送葬程序才全部结束。

以上就是普米族丧葬习俗为什么普米族有二次葬礼?的相关介绍,希望能对你有帮助,如果您还没有找到满意的解决方式,可以往下看看相关文章,有很多普米族丧葬习俗为什么普米族有二次葬礼?相关的拓展,希望能够找到您想要的答案。

为您推荐

普米族历史普米族是如何实施土地流转的?

  封建领主制时期,土司是最大的领主,也是土地的所有者,普米族百姓一般都有一块份地和少数出租地。普米族对占有的份地,有比较固定的占有权,可以世袭、转赠、出租和抵押,一

2023-04-02 19:33

古白狼王国和普米族有什么关系?

  普米是古代羌族的一支遗裔,原来是西北的游牧民族,后来沿横断山脉南下。他们称汉族为“夏米”,即夏人。汉唐之际,他们曾生活在四川省邛崃山脉以西,金沙江、雅砻江和大渡河

2023-04-02 19:18

普米族称是怎么来的?又有什么意义呢?

  普米族在历史上有多种不同的称谓。汉朝初年,普米族先民分布在牦牛王属地,被统称为“笮”、“牦牛夷”。晋代,普米族被称作“西番”。 唐代,普米族地区属南诏势力范围,

2023-04-02 19:18

普米族土司制度和巴纳日联盟

  普米地区的土官设置始于元代,土司制度则完善于明代。明清两代,土司都是世袭的。明清两朝和国民党政府,虽然都曾经逐步在普米地区推行改土归流政策,废除土司制度,但直到194

2023-04-02 19:13

阿昌族文化阿昌族“活袍调”的历史来源是什么?

  由于历史的原因,至今在我国西南地区,很多少数民族仍然程度不等地保留着原始宗教信仰,因而也就有了原始宗教祭司(也称经师、巫师)的存在。像景颇族的“董萨”、哈尼族的“贝

2023-04-02 19:10

阿昌族习俗阿昌族各种习俗简介

  婚俗  阿昌族同姓忌婚配。有招婿入门习俗,上门男子须改名随女方姓。婚礼举行3天,如解除婚约婚誓,须退回盟誓的相片及头发。婚宴上,先要请新娘的舅舅坐在上首,并摆上一盘

2023-04-02 19:10